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资料下载
  • 酵母抽提物的不同添加方式对藜麦膨化粉感官品质、味觉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分别将酵母抽提物(YE)在挤压膨化前后添加到藜麦粉中得到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利用味觉分析系统、GC-MS等方法分析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的味觉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香味浓郁,感官评分较高,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显著降低。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均升高。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中分别鉴定出48、52、5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均为戊醛、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2-壬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但含量升高;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中戊醛未检出,仅反-2-壬烯醛、苯乙醛含量升高,其他均降低。在挤压膨化后添加YE可以显著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降低其苦涩味,使其天然谷物香味更加浓郁;在挤压膨化前添加YE未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且比挤压膨化后添加YE得到的藜麦膨化粉的苦涩味更重、风味品质下降。因此,在挤压膨化后将YE添加到藜麦粉中比挤压膨化前添加更适合。 关键词:酵母抽提物;藜麦膨化粉;挤压膨化;味觉特性;挥发性风味物质;

    5-22 2023

  • 减盐增鲜的豌豆肽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及其风味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以豌豆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小肽,通过热反应制备豌豆肽美拉德反应产物。以水解度和固形物溶出率为指标,确定制备豌豆蛋白肽的最优工艺为:3 500 U/g复合蛋白酶酶解4 h,400U/g氨肽酶酶解4 h,酶解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组分占91.60%,肽占总氨基酸的90.83%,主要以小分子肽为主。进一步研究了初始pH(6.4、7.4、8.4)对美拉德反应色泽与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p H越高,褐变程度越强。电子舌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共同表明了在质量分数0.5%盐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0.5%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可增强溶液的咸味、鲜味和醇厚味。与盐对照组相比,咸味、鲜味分别提高了41.03%和303.39%。当美拉德反应初始pH从6.4升到8.4后,产物咸味提升了57.30%,鲜味增加36.48%,醇厚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也显著提高。 关键词:豌豆蛋白;酶解;小肽;美拉德反应;减盐增鲜;

    5-15 2023

  • 基于智能感官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食盐添加量对风干肠风味特征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将智能感官技术(电子舌和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仪相结合研究食盐添加量(2.50%、2.00%、1.75%和1.50%)对风干肠风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食盐添加量的减少,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乳酸菌总数逐渐升高,pH值逐渐下降(P<0.05)。电子舌和电子鼻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为2.00%和1.75%的处理组滋味和气味特征最为接近。此外,挥发性物质含量受食盐添加量影响显著(P<0.05),整体而言,低盐处理促进了来源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而降低了源于酯化反应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最后,感官评定表明,在食盐添加量为2.00%和1.75%时的总体可接受性最佳,但1.75%的食盐添加量咸味稍有不足。 关键词:食盐添加量;风干肠;电子鼻;电子舌;风味特征;

    5-8 2023

  • 基于物料性质表征的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剂型优化评价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通过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口感分析可知,口服液不良口感主要来源于中药本身所固有的不良口感和制剂过程中引入的不良口感,导致其口感很难受儿童欢迎。因此,针对儿童这一特殊患群,通过工艺优化和剂型改进技术,制成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剂来改善不良口感,从而提高儿童服药依从性。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的流浸膏物料性质为基础,通过比较两者的制剂性质(pH、密度、浊度、黏度、色度、粒径)、口感、5种质量标志物含量以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剂型优化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相比,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的pH、密度、浊度、黏度和色度性质显著改变,不良口感降低26%,主要有效成分菊苣酸转移率升高,黄芩苷的转移率与口服液相差较小;同时通过药代动力学可知,黄芩苷体内吸收总量较高,糖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达峰时间Tmax显著延长,紫堇灵的体内滞留时间MRTlast显著延长;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内的吸收程度相同:黄芩苷>汉黄芩素>紫堇灵。新剂型工艺较原剂型简单,符合大生产需求,安全环保,合理可行,为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剂型优化的适宜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进一步安全、合理用药奠定基础,从而扩大儿童临床应用范围。 关键词:小儿蒲地蓝消炎糖浆;剂型优化;物料性质表征;口感;有效性;药动学;

    4-23 2023

  • 基于仿生技术对不同产地当归阿魏酸含量与滋味的关联性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目的:比较45个产地当归的滋味及阿魏酸含量差异,探讨滋味与阿魏酸含量的相关性,从而评价不同产地当归品质的优劣。方法:运用电子舌技术测定甘肃省45个县市当归样品的9种滋味,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95%可信区间重叠法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味觉及阿魏酸差异,并将9种滋味与阿魏酸含量进行相关性研究,为当归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结果:GS19 (西宁县)阿魏酸含量最高(0.29%),GS37 (西当县)甜味值最高,GS38 (高台县)苦味值最高,GS14 (合水县)鲜味值最高。当归滋味与其品质相关,阿魏酸与鲜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8,P=0.000,n=45),与苦味、涩味、甜味、咸味、苦味回味、鲜味回味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产地当归的鲜味值差异反映阿魏酸含量的高低,故可用电子舌技术评价及快速鉴别药材的品质。 关键词:当归;电子舌;HPLC;阿魏酸;95%可信区间重叠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

    4-17 2023

  • 基于电子舌咸味值快速评价调味盐减钠比例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通过电子舌检测梯度氯化钠含量的食盐咸味值,绘制氯化钠含量与咸味值关系的标准曲线。根据调味盐的咸味值和实际钠含量,推导出调味盐产品的减钠比例。该实验旨在快速真实评价调味盐基于咸味值的减钠比例,为开发减盐不减咸的调味盐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舌;咸味值;调味盐;减钠;

    4-10 2023

  •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泡囊草炮制前后味觉比较---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目的:分析泡囊草炮制前后味觉的变化,为泡囊草炮制原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技术分析泡囊草生品、牛奶制品及浸膏品的有效味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泡囊草炮制前后各味觉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泡囊草进行测试发现,多个传感器会对其具有明显的应答,本次测试的泡囊草生品和炮制品没有咸味和酸味回味,除此以外其他味觉指标均是其有效的味觉指标。泡囊草样品的涩味回味和苦味回味接近于无味点,可知该样品的苦味和涩味的持久性不强,其中浸膏品的苦味回味和涩味回味是最强的;涩味是本次测试样品突出的味觉指标,其中浸膏品的涩味最强,生品和牛奶制品涩味相近;苦味方面三个样品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牛奶制品的苦味最强,生品和浸膏品苦味接近;鲜味和丰富性方面,浸膏品的鲜味和丰富性是最强的,生品的鲜味与浸膏品接近,但丰富性要弱于浸膏品,牛奶制品的鲜味和丰富性均最小。结论:电子舌能够对泡囊草的有效味觉进行准确辨识,泡囊草炮制前后味觉的改变与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泡囊草;炮制品;电子舌;味觉;炮制原理;

    4-3 2023

  • 基于电子舌对不同类型白酒味觉的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采用电子舌对不同类型白酒进行味觉测试,通过酸味、甜味、苦味、咸味、涩味五种味觉传感器,检测不同类型白酒的味觉特点和味觉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分析味觉测试值,其中苦味、涩味和苦味回味贡献率70.45%,为第一主成分(PC1),酸味、甜味贡献率23.64%,为第二主成分(PC2),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之和为94.09%,数据可靠且有效。研究发现电子舌能将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进行区分,为电子舌味觉系统应用于白酒品评评价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白酒;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区分辨识;

    3-20 2023

  • 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电子舌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白芽奇兰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表明:与夏秋白芽奇兰红茶相比,白芽奇兰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显著变化。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甜味响应值增加。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VIP值>1的香气化合物作为2组样本之间的差异香气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得到差异香气化合物共43种:其中酮类化合物6个,醛类化合物11个,醇类化合物12个,酯类化合物6个,酸类化合物3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化合物共5个;有16个差异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27个差异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总体表现为,灵芝菌对夏秋白芽奇兰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灵芝菌;电子舌;夏秋茶;白芽奇兰;

    3-13 2023

  • 贵州5个代表性绿茶滋味特征与其呈味化合物相关性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贵州绿茶品质优异,但目前对其滋味特征的评价仍缺乏数据支撑,介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春季斗茶大赛5个贵州代表性绿茶样品为材料,通过利用人工感官评价、化学分析及智能感官评价,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多因子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探究5个代表绿茶的滋味特征与其呈味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人工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个茶样滋味特征略有差异,滋味特征均以醇、爽为主,以GZ1茶样鲜醇较优于其他茶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样咖啡碱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较高,分别在37.43~42.66 mg·g-1和38.80~70.64 mg·g-1,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较低,分别在193.47~219.63 mg·g-1和165.42~187.30 mg·g-1,茶氨酸、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智能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舌检测5个样品具有较高的鲜味值和丰富度,与感官审评结果“醇、鲜爽”较一致。相关性表明,苦度与咖啡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涩度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总量相关性较高。丰富度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多酚、儿茶素总量相关性较高,鲜度与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有较强相关性。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茶多酚、低儿茶素组分形成了贵州绿茶醇、爽的滋味特征。电子舌评价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具有一致性,电子舌测定鲜味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茶叶品质特征。 关键词:贵州绿茶;滋味特征;成分;相关性;电子舌;

    3-6 2023

  • 电子鼻结合电子舌技术对五种酱香型白酒大曲的风味物质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利用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分析贵州仁怀地区5种酱香型白酒大曲的风味差异。对比95%乙醇溶液与去离子水萃取大曲滋味化合物发现95%乙醇溶液能萃取出更多大曲中与酸味、苦味相关的化合物,与酸味相关的化合物增加明显;5种酒曲除对CAO酸味传感器的负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之外,风味轮廓基本相似;5种大曲中与咸味、鲜味相关的化合物含量较高;5种酒曲粉末与95%乙醇溶液萃取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除响应值最高的氮氧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之外,其余传感器对大曲响应的风味轮廓相似,且95%乙醇溶液能萃取出大曲中更多的氮氧化合物、硫化物以及有机硫化物;5种酒曲中1号、2号、3号酒曲粉末气味相似,1号、3号、4号、5号酒曲95%乙醇提取液气味相似。 关键词:酱香型大曲;风味;电子舌;电子鼻;主成分分析;

    2-27 2023

  • 大竹米酒滋味品质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为揭示大竹米酒滋味品质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本研究在采用电子舌对其各滋味指标进行数字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蕴含的乳酸菌类群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类群进行了揭示和功能预测,最后对各滋味指标与细菌类群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大竹米酒在咸味、酸味和苦味指标上的差异较大,米酒中含有7种有机酸和15种氨基酸,其中有机酸以乳酸(8.82 mg/g)和乙酸(6.27 mg/g)为主,氨基酸以谷氨酸(8.06 mg/g)、亮氨酸(4.10 mg/g)和天冬氨酸(3.94 mg/g)为主。通过纯培养共分离出14株乳酸菌,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乳杆菌,4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戊糖片球菌,4株)、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副干酪乳杆菌,2株)、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2株)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假肠膜明串珠菌,2株)。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细菌门,累计含量达96.93%;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Pediococcus(片球菌属)、Weissella(魏斯氏菌属)、Lactococcus(乳球菌属)、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和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为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细菌属,累计含量达89.43%。相关性分析表明,Weissella与后味A、涩味和苦味等滋味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大竹米酒中有机酸以乳酸和乙酸为主,氨基酸以谷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细菌类群以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等乳酸菌为主,且Weissella对米酒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米酒;电子舌;有机酸;氨基酸;细菌类群;

    2-20 2023

  • 大球盖菇肽基料超声制备及其食药特性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采用不同超声模式(聚能超声模式和平板超声模式、单频和多频组合模式等),探讨超声处理制备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肽基料的可行性及其呈味特性、抗氧化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食药特性。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制备的大球盖菇肽基料中的肽含量均较高(110.36~230.15 mg·g-1干重),其中,功率密度300 W·L-1、单频20 kHz聚能超声处理模式或功率密度120 W·L-1、20/28/40 kHz或20/40/28 kHz顺序三频组合平板超声处理模式制备的大球盖菇肽基料中肽含量较高;超声处理频率组合对大球盖菇肽基料风味有较大影响,超声处理制备的大球盖菇肽基料呈咸鲜味特性;功率密度120 W·L-1、20/28 kHz顺序双频组合平板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功率密度300 W·L-1、20/28 kHz同步双频组合聚能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ACE抑制效果最优;在相同超声功率密度及频率组合处理条件下,聚能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比平板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其肽段两端疏水氨基酸占比更高。 关键词:大球盖菇;超声;呈味特性;抗氧化活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13 2023

  • 不同干燥方式对滑子蘑滋味物质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为探究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滑子蘑中滋味物质的影响,结合电子舌分析,测定比较了干燥滑子蘑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5’-核苷酸的含量,并运用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对其进行了鲜味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干燥的滑子蘑中总游离氨基酸(168.81 mg/g)和有机酸(88.69 mg/g)含量最高;热泵干燥滑子蘑中总5’-核苷酸(2.86 mg/g)含量最高,但3种干燥样品中呈鲜核苷酸含量大小排序为: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微波干燥样品EUC值高于热风和热泵干燥样品。电子舌分析显示,3种干燥方式处理的滑子蘑滋味差异明显。综合考虑认为,微波干燥方式较利于保留滑子蘑中与滋味相关的物质,更适合滑子蘑的干制。 关键词:滑子蘑;干燥方式;滋味物质;电子舌;

    2-6 2023

  • 不同发酵剂对浅渍发酵豇豆风味成分和滋味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子舌技术分析接种不同发酵剂浅渍发酵豇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滋味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7和植物乳杆菌FM-LP-9单独发酵豇豆中都检测出47种风味物质,菌株SD-7与FM-LP-9混菌(1∶1)发酵和自然发酵豇豆中分别检测出59种和44种风味物质,表明混菌发酵有利于增加发酵产品风味种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酸类、酯类等8类风味成分对豇豆风味品质的影响分为4种,且在该主成分评价模型下可区分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发酵豇豆的酸味、苦味和涩味影响值高于接种发酵。综上,混合接种发酵可提高豇豆发酵产品的风味组分和改善产品的滋味。 关键词:浅渍发酵;豇豆;发酵剂;气质联用;电子舌;风味;滋味;

    1-28 2023

290 个  每页 15 个  首页  上一页 ...3456789... 下一页 尾页 第 6 页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知味网-日本INSENT进口电子舌-味觉分析系统-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86-010-83993593 13810615661
传真:86-010-83993562
邮件:sales@ensoultech.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大厦B座603室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3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