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资料下载
  • 热加工方式对雪花梨汤品质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比较两种热加工方式制备的雪花梨汤营养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雪花梨为材料,采用炖制和烤制两种方式制备雪花梨汤,分析其感官品质、理化特性、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烤制梨汤得率为67.24%,感官评分、固酸比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褐变度和浊度较小;炖制梨汤得率为74.41%,色泽鲜亮,L*值和a*值较高;两种梨汤的可溶性糖组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梨汤的气味能完全分离;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酸味、苦味、涩味、咸味和甜味对滋味的区分起主要作用;两种梨汤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2种,包括酯类8种、醛类11种、醇类9种、烷烃类19种、酮类2种、其他类物质2种及α-法尼烯,其中烤制梨汤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43种),总含量较高(38.00μg/m L)。两种热加工方式制备梨汤的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功能性及活性成分均有一定差异,且风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 关键词:梨汤;热加工;理化性质;风味;挥发性物质;

    7-28 2025

  • 基于电子舌结合GC-IMS分析不同品种梨果实的风味成分差异---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梨果实风味之间的差异,选择‘红香酥’‘雪花梨’‘酸梨’‘红肖梨’和‘佛见喜’5个品种梨果实为研究对象,对梨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对比并采用电子舌(E-tongue)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结合的方法分析5种梨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除‘酸梨’外,其他4种梨的轮廓基本相似,其中‘红香酥’与‘酸梨’在酸、甜、咸、鲜4个味觉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GC-IMS共检测出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醛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差异物质为正辛醛、丙酸异戊酯、乙酸戊酯、2-呋喃甲酸、四氢芳樟醇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梨果实被明显区分,表明不同品种梨果实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基于电子舌和构建梨香气指纹谱图可有效区分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研究不同品种梨果实香气之间的特征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梨;品种;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电子舌;滋味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

    7-14 2025

  • 金属离子影响芦笋粉感官质量标准的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金属元素是蔬菜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高浓度的金属离子以及相对低浓度的单糖/双糖导致浓缩芦笋汁的口感具有咸、酸、苦、涩等难以接受的特征。本研究通过电渗析得到适合的金属离子浓度的芦笋汁,并产业化规模生产芦笋粉,选用电子舌感官评价技术量化芦笋粉的口感;旨在建立稳定品质的芦笋粉与含有金属离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电渗析工序处理后的芦笋汁,用纯净水稀释至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1°Brix,其电导率为180±50μS/cm时合适。浓缩芦笋汁制成的芦笋粉中,金属离子与感官质量具有相关性,锌、铁对后涩味以及钠对咸味和甜味的贡献较大,锰对酸味的贡献突出;对于芦笋粉的整体风味而言,钠对酸味降低以及锰对苦味、咸味、鲜味降低的贡献较大;芦笋粉中锰在(1.27±0.5)mg/kg,钠在(45.42±26.6)mg/kg,钾在(88.31±15.7)mg/kg,锌在(7.24±1.4)mg/kg,铁在(1.15±0.4)mg/kg时,芦笋粉感官品质良好。 关键词:芦笋粉;金属离子;电子舌;感官评价;质量标准;

    4-14 2025

  • 高氧气调包装对冬枣果实贮藏品质和乙醇代谢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为探究冬枣采后贮藏品质及果实风味的变化,以冬枣为试材,于常温条件下对冬枣充入不同体积分数(40%、60%、80%、100%,其余气体成分为N2)O2进行处理。结果表明:60%O2处理与充入空气的对照组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60%O2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冬枣采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及褐变度的上升,并有效推迟了冬枣呼吸高峰的出现;电子舌结果显示,高O2气调包装能够有效抑制冬枣在贮藏过程中果实苦味强度的增加,其中60%O2处理效果最佳;贮藏第1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60%O2处理组乙醇、乙醛和丙酮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6.64%、26.29%和33.11%,显著抑制了乙醇、乙醛、丙酮酸含量的积累;此外,乙醇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贮藏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60%O2处理组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03%、24.00%和17.18%。综上所述,60%O2气调处理能较好地保持冬枣采后果实的品质和风味,也为冬枣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氧气调;冬枣;贮藏品质;乙醇代谢;风味;

    2-10 2025

  • 发酵芒果皮乳酸菌的筛选---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芒果皮中存在的苦涩味物质限制芒果皮的食品化利用。该文以芒果皮为原料,采用感官评价法对59株乳酸菌发酵48 h的芒果皮清汁进行分析并初筛乳酸菌,并研究初筛得到的5株菌株发酵过程中对芒果皮清汁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后芒果皮清汁总酸含量显著增加、pH值明显降低、总酚含量明显降低;电子舌分析结果也表明乳酸菌发酵可以减弱芒果皮清汁的苦味和涩味;其中HGP54菌株改善芒果皮滋味效果最好,感官模糊评分最高,提高13.47%,苦味与涩味量化得分均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苦味与涩味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中等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表明,筛出的乳酸菌菌株能够有效地改善芒果皮清汁品质,可作为芒果皮工业化微生物制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芒果皮;乳酸菌筛选;脱苦;脱涩;电子舌;

    1-6 2025

  • 不同CO2比例的鲜切马铃薯气调保鲜效果-日本INSENT电子舌 摘要:为探究CO2气调包装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荷兰15号”马铃薯为试材,采用体积分数10%、20%和30%的CO2气调包装,4℃贮藏,测定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CO2气调包装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和品质劣变,其中30%CO2效果最佳。CO2气调包装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活性的上升和总酚含量的增加,保持了鲜切马铃薯的硬度、脆性、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Content,TSS)、抗坏血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贮藏第8天时,PPO、POD和PAL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53.02%、39.60%、28.21%和73.97%,硬度、脆性、TSS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为初始值的97.49%、95.00%、73.10%和88.73%,8 d电子鼻测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电子舌测定的滋味接... 更多 关键词:鲜切马铃薯;CO2气调包装;褐变;品质;

    9-20 2024

  •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优化南瓜沙棘复合果泥工艺-日本insent电子舌 摘要:本研究旨研制一款南瓜沙棘复合果泥。以板栗南瓜和大果沙棘原浆为原料,配合使用白桃浓缩汁,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以色泽、香味、质地、口感为指标,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南瓜沙棘复合果泥工艺,并测定优化后南瓜沙棘复合果泥的味觉特征和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南瓜沙棘复合果泥最佳工艺为:板栗南瓜蒸煮时间为30 min,制泥时间为4 min,沙棘原浆添加量为10%,白桃浓缩汁添加量为4%。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瓜沙棘复合果泥,色泽鲜亮、酸甜可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 关键词:南瓜;沙棘;果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

    8-9 2024

  • 基于深度酶解花生蛋白制备增咸酶解液的工艺优化-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目的 基于深度酶解花生蛋白制备增咸酶解液,并探究其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复合酶分步酶解法制备花生蛋白增咸酶解液,以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酶解条件,并通过对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电子舌结果进行分析,解析酶解产物的增咸特性。结果 花生蛋白增咸酶解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花生蛋白混合料液(料液比1:10, g:mL), 95°C下热处理20 min,调节pH 6.5,木瓜蛋白酶加酶量:3020 U/g底物, 55°C酶解2.8 h,风味蛋白酶加酶量:610 U/g底物, 55°C继续酶解3.8 h。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水解度高达16.65%。经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当0.5%(m/m)的花生蛋白酶解物加入到0.5%(m/m) NaCl溶液时,咸味增强率可达76.21%。结论 经深度酶解作用后,酶解产物分子量均在3000 Da以下,同时鲜味氨基酸占比较高,赋予酶解产物增咸的呈味特性,此研究为花生蛋白在减盐食品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减盐;花生蛋白;深度酶解;工艺优化;电子舌;

    7-5 2024

  • 基于电子舌和质构仪的不同品种樱桃滋味及质地差异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樱桃的滋味和质构差异,本研究选择‘拉宾斯’‘红灯’‘布鲁克斯’‘美早’‘萨米脱’5个樱桃品种,利用质构仪进行质构分析,得到不同品种樱桃果实的质构数据;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6个滋味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质构数据显示,5种樱桃的果皮硬度为3~4 N,‘拉宾斯’的最大,‘萨米脱’的最小;果肉硬度平均值均在0.5 N以下,‘美早’的最大,‘萨米脱’的最小。电子舌测试结果显示,5个樱桃品种的酸味和甜味明显不同,酸味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红灯’‘布鲁克斯’‘拉宾斯’‘美早’‘萨米脱’,甜味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萨米脱’‘布鲁克斯’‘美早’‘拉宾斯’‘红灯’,且5种樱桃的甜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樱桃的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和丰富性(鲜味回味)接近无味点;且5个品种的樱桃在苦味上差异不大,在味觉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酸味和甜味上。 关键词:樱桃;品种;电子舌;滋味;质地;

    6-21 2024

  •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鲜食花生籽仁味觉智能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 摘要:花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油兼用型高产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但目前对其味觉特征的评价仍缺乏数据支撑。采用TS-5000Z味觉分析系统收集33份鲜食花生材料(包含9个品种和24个高世代品系TC,后者来自吉花02-1-4和中花26的杂交组合)干燥籽仁的味觉相关指标数据,对5种基本味(酸、甜、苦、咸、鲜)和涩味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了苦味、涩味、鲜味、咸味和甜味为有效的味觉指标。通过对有效味觉指标PCA分析,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是咸味、鲜味和甜味,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是咸味、鲜味和苦味。扶花1号等9个品种与TC品系具有明显的差异,对TC1~TC进行PCA聚类区分,鲜味、苦味、甜味等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咸味对第二主成分贡献最大,其次是苦味等;对扶花1号等9个品种的花生进行PCA聚类分析,咸味对第一主成分贡献最大,其次是涩味等;甜味对第二主成分贡献最大,其次是涩味回味和苦味等。苦味方面,TC20~TC24的苦味最强,为6.5~7.0,其余品种苦味在6.5以下;涩味方面,TC5和TC6的涩味和涩味回味均偏低外,黑甜花和黑珍珠涩味回味最大,其它样本的涩...更多 关键词:鲜食花生;电子舌技术;籽仁;味觉;主成分分析;

    4-19 2024

  • 木瓜“酸味”与有机酸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 摘要:目的 研究木瓜酸味与有机酸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木瓜中总有机酸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12种有机酸含量;运用电子舌技术测定20批木瓜样品水提液和10种有机酸的味觉信息值,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木瓜酸味值与有机酸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来源木瓜有机酸含量和味觉信息值有明显差异。有机酸仅有柠檬酸、苹果酸等呈现酸味。木瓜酸味值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与苹果酸、柠檬酸、莽草酸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富马酸、绿原酸、奎宁酸和原儿茶酸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对木瓜酸味起主要作用的有机酸为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莽草酸和绿原酸。 关键词:木瓜;电子舌;酸味;有机酸;相关性;LC-MS;

    3-22 2024

  • 不同干燥温度对金针菇菇根挥发性特征和口感特性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对金针菇菇根挥发性特征和口感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电子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室温及40、50、60℃干燥处理的金针菇菇根挥发性特征和口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金针菇菇根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粗多糖和5’-核苷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50℃干燥处理的金针菇菇根整体品质最好。不同干燥温度处理的金针菇菇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电子鼻、电子舌、HS-SPME-GC-MS指纹图谱可以清楚区分不同干燥温度处理的样品。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欧氏距离为6.5)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为食用菌和其他类似热敏农产品的干燥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干燥温度;金针菇菇根;电子鼻;电子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2-18 2023

  • 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泡萝卜的工艺优化---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M)混合发酵改善泡萝卜品质。以发酵过程中泡萝卜的亚硝酸盐含量、pH、总酸含量、总糖含量、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菌种配比、接种量、食盐种类和添加量、氯化钙及蔗糖添加量对泡渍萝卜品质的影响,并利用电子舌进行滋味对比分析。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泡渍萝卜的最佳工艺为: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配比为1.6:1,接种量5.7%、低钠盐添加量4.5%、氯化钙添加量0.3%、蔗糖添加量2%。在此条件下发酵6 d,与自然发酵组相比,接种萝卜的总酸含量、脆度及感官评分显著增加,分别为0.59 g/100 g、108.8 N和38.9分,且亚硝酸盐含量低,为0.41 mg/kg。电子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可有效降低泡萝卜的苦味回味,增强酸味、甜味和鲜味。综上,本研究表明混合发酵有利于提升泡渍萝卜的质地、风味和安全性。 关键词:乳酸菌;泡萝卜;接种发酵;响应面法;电子舌;

    10-9 2023

  • 潜江地区蔬菜鲊细菌多样性与滋味品质的关联性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该研究将采集自潜江地区的以苞谷为原料,添加辣椒或莲藕等蔬菜混合发酵的食品统称为蔬菜鲊。为分析潜江地区蔬菜鲊中细菌多样性对蔬菜鲊滋味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蔬菜鲊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分析蔬菜鲊样品的滋味品质。结果显示,基于细菌门水平分析,鲊广椒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 97.99%)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40%)为优势菌门,藕鲊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 72.0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8.7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8.82%)为优势菌门,且鲊广椒和藕鲊样品中优势细菌类群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P<0.05),细菌类群Actinobacteria差异非常显著(P<0.01);基于细菌属水平分析,鲊广椒中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95.58%)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1.52%)为优势菌属,藕鲊中Lactobacillus(49.37%)、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11.19%)、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9.44%)、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8.32%)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5.21%)为优势菌属,且鲊广椒和藕鲊样品中优势细菌类群Lactobacillus和Staphylococcus差异非常显著(P<0.01)。进一步基于分类操作单元的加权UniFrac距离进行样品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原料的蔬菜鲊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区别,与鲊广椒样品相比,藕鲊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基于电子舌技术分析表明,鲊广椒和藕鲊样品各滋味相对强度差异性均不显著,与鲊广椒样品相比,藕鲊样品在酸味和咸味指标上的差异较为明显。该研究进一步对蔬菜鲊样品中分离乳酸菌与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蔬菜鲊样品中含有多种乳酸菌,但其在丰度和多样性上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通过普氏分析法表明,蔬菜鲊样品中优势细菌属与其滋味品质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01)。由此表明,潜江地区蔬菜鲊中含有丰富的细菌群落结构,对蔬菜鲊的滋味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蔬菜鲊;滋味品质;细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潜江;

    9-11 2023

  • 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东北酸菜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摘要: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分与电子舌鉴定白酒对酸菜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3株乳酸菌对乙醇具有一定耐受性且产酸能力较强。添加2%白酒结合3株乳酸菌混菌发酵酸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添加白酒的混菌发酵酸菜降低了4.02%。此外,添加白酒接种发酵酸菜形成了以酯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和氨基酸为主的风味结构,并且提高了鲜味,降低了苦涩味,在颜色、味道和口感上均具有显著优势。为实现人工接种东北酸菜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北酸菜;耐乙醇乳酸菌;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滋味;

    7-24 2023

46 个  每页 15 个  首页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尾页 第 1 页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知味网-日本INSENT进口电子舌-味觉分析系统-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86-010-83993593 13810615661
传真:86-010-83993562
邮件:sales@ensoultech.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大厦B座603室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3

扫一扫,关注我们